近年来,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邹城市分中心以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精准发力、精细服务,创新举措,积极推进,着力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1至10月份,全市公共资源交易512宗(次),交易总额110.46亿元,增收节资5.6亿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科技赋能,实现进入平台的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100%。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综合交易、政府采购的招标项目备案、进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发布、远程投标、远程解密、不见面开标、电子评标、网上异议、网上投诉、中标通知书在线发放和合同网上签订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做到了相关交易主体“零跑腿”,提高了交易效率。
全力打造智慧化见证。率先全省建立数字见证室,开启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服务的新模式,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变传统的“一人一标”现场见证为“一人多标”数字见证,既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截止目前,向监管部门移交违规线索18起,纠正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不当行为30余起,取得了显著成效。
远程异地评标实现新突破。在远程异地评审模式上继续拓展,由原来的1主场1副场的“1+1”模式,向1个主场多个副场的“1+N”模式迈进。通过画面同步直播、语音通话实时交流、在线同步评审打分、在线确认评标结果、网上电子签名等信息技术实现评标专家在不同地区完成项目评审活动,促进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降低专家被“围猎”的风险。目前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比率为100%。
率先免除小额产权交易佣金。升级完善产权交易系统,产权交易项目能够实现网络竞价方式出让,产权出让人在交易系统发布“网络竞价”,全省率先免除国有集体产权小额项目竞得人向拍卖服务机构支付的“拍卖成交佣金”,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此举被纳入2023年济宁市招标投标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
开展中介代理公司服务评价。制订了《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实行“一项目一评价”模式,以评价倒逼代理机构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共对21家代理机构进行了扣分,对4家代理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2家代理机构进行了通报。
文字报道:刘聪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