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最根本的是要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乡村振兴局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抓好就业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帮扶产业带动增收作用,用足用好金融帮扶政策,实现了脱贫人口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引导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深入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结合“老病残”照料、“清洁家园”、孝善扶贫行动等工作,让543名脱贫人口(含脱贫不享受人口)通过公益岗实现就业增收,每人年均稳定增收近万元,有效激发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结合前期调研摸排情况,投入财政资金91.5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积极动员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已发放劳务报酬17.9万元,人均增收约5000元,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渠道。
发展产业促增收。联农带农机制是帮扶项目发挥带动效应、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存量项目83个,其中产业项目35个,涉及食用菌、乡村旅游、种养加、林果业等多个产业类别,分红收益达1421.6万元,带动11662人次稳定增收。高标准建设济宁市级衔接推进区(城前镇、石墙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邹城模式。目前,济宁市级衔接推进区(城前镇)已规范建设项目18个,初步培育形成了以文旅、渔业养殖、茶叶种植加工等为主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群众就近就业,群众增收成效显著;济宁市级衔接推进区(石墙镇)投入衔接资金1085万元,编制了集中推进区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各个项目正按照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推进实施。
金融帮扶促增收。以齐鲁富民贷”等金融支持政策为依托,充分发挥银行、农担等金融机构力量和优势,聚焦小麦、玉米等传统大田种植,深挖渔业、畜牧业等养殖产业潜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上档、赋能升级。探索实施贷款注资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个人+集体”模式,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头雁领航、能人带动”等机制作用,推动村集体经济飞跃发展。今年以来,我市“齐鲁富民贷”新增投放340笔、20463.9万元,覆盖全市草莓、蓝莓、茶叶、大樱桃等11个农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产业振兴。
文字报道: 任亚美 骆兰平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