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香城镇以组建宣传队伍、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实效“三步走”工作法,以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结合群众身边的事例,通过不同方式把“高大上”化为接地气,理论话语化为百姓语言,把政策精神、理论思想讲出“鲜味”“甜味”和“乡土味”,百姓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
第一步:组建特色宣讲队伍,典型上岗群众担当主角大梁
坚持突出香城特色,挖掘本地优秀乡土人才,以镇教办、人社中心、相关培训机构等成立“书香传承”宣讲队伍;以党员干部、传统文化爱好者等成立“活色生香”宣讲队伍;以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卫生院等力量为基础成立“一瓣心香”宣讲队伍;以两新组织、团委、工会、妇联等成立“春暖花香”宣讲队伍。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唱主角,发挥优秀青年、文明典型、驻村干部等群体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为突出宣讲权威性,按照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民情、宣讲经验丰富的标准,通过精心遴选,组建由主要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和专家成立“习语润心·香风万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
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一大批优秀理论宣讲员、党课主讲人从宣讲活动中脱颖而出。第一书记邵鹏、致富带头人马强胜、金牌调解员齐振良、基层团委书记杨丰光……大学生村官、农技专家、机关党员干部、优秀教师、道德模范、时代好人等他们立足岗位,扎根基层,用百姓语言讲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党的大政方针,讲述着“香城香万里”发力奋进的故事。
第二步:创新基层宣讲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刷屏出圈
当前的基层宣讲,理论传播必须要求有“流量”加持,才能让传播效能最大化。该镇宣传办坚持党的理论宣讲,既要内容上保持原汁原味,又要形式上让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主基调。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宣讲艺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到通俗易懂讲道理、务实有效解困惑。宣讲成员相河村党支部书记孙玉望以柳琴戏的方式,编排了戏曲短剧《抢电脑》《众志成城》等老百姓喜欢的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故事、发展成就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轮回宣讲。
该镇优秀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时常以理论宣讲员出镜领学,以“读原著+谈体会”的形式开展微视频宣讲,该镇建成一支来自群众身边、善说群众语言的理论宣讲员队伍。北齐庄村宣传员王宪玲利用自身在卫生健康方面的专业优势,定期到村内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组织群众开展短视频拍摄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生动的宣讲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共情,有力推动了理论之花开遍基层,思想的种子落地生根。
第三步:全面提升宣讲实效,政策理论实现扎根乡村田园
宣讲的目的是让群众学习理论、了解政策、支持政策,是基层宣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香城镇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方向,定期和宣讲对象进行交流,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宣讲的同时,建立宣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对宣讲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改进提升。同时以谈话交流、调查问卷、工作督导等方式检验理论宣讲工作成效;利用“乡村春晚”的契机,在开展宣讲的同时以提问回答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检验群众理论掌握程度;组织开展针对民营企业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和对政策的需求等等。
同时把理论宣讲和“文化两创”有机结合起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习俗文化、生态文化,用好节庆活动,创作编排一系列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文艺作品,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推进理论传播。依靠桃园莫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内资源,打造“非遗”特色宣讲。前刘村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一群体力量,通过“保护非遗豆腐,弘扬传统文化”宣讲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理论宣讲的“双向奔赴”。通过宣讲,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推进“非遗”在乡村发展中的保护和传承。以种养大户+“时代梦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种地、养兔等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创业模拟大赛。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香城镇“香理乡音”宣讲模式,把话筒交给基层干部群众,把群众变成宣讲主角,宣讲遍及社区村组、田间地头,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展开宣讲,使广大农村成为大课堂,奏响了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强音”。
文字报道:董雯雯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