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城前镇地处三市五县八镇区域几何中心,192平方公里、10.3万人。近年来,城前镇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放大山水生态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精塑“两山两化”共富实践样板区,补齐产业短板、改变山区面貌,村集体平均收入突破63万元,人均纯收入3.2万元,获评济宁市乡村振兴示范区、济宁市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成功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蹚出了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城前路径”、山区发展模式。
城乡融合,激活兴业“一汪水”。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加速小城镇与片区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建成新型社区24处、落地企业39家,驻地集聚人口3万人。发展联合购物广场等商贸综合体22处,新增5000余个产业岗位、7000余个服务业岗位。近三年对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2亿元,高标准完成越峰河道生态治理,精心打造灵泉茶园、水产养殖、渔业公园等特色产业。片区13个村过半群众在驻地居住,群众既能到驻地30余家企业就业,也可到片区茶园、渔业养殖等项目务工,农民变身“上班族”。
三力协同,燃旺共富“一团火”。摒弃山区镇没钱没潜力“坐门等客”思想,借力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多元融资强动力,引入中恒控股、华刚恒业等市场主体,建成邹城峡谷漂流、福特纵横越野公园等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02亿元,发展灵泉茶园、水产养殖等产业项目,片区12个村年分红180万元。村企联建聚合力,结合“千企联千村”行动,开展“邹企助农·共享田园”活动,发动兖矿能源等40家企业认领共享土地110亩。科技赋能增内力,与山农大、省农科院签约合作,建立茶叶、甘薯等研发平台4处,帮助灵泉春茶、灵泉湖鳙鱼获得有机产品认证,镇域乡村振兴“火”力十足。
文旅赋能,收获生态“一桶金”。山好水好,用好了才是“金元宝”。依托邹城市乡村振兴研修实践基地、第一书记实训基地,片区深挖山水资源新内涵,创成康王谷4A级景区、越峰山、桃花源3A级景区、省级湿地公园,中国传统古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9处。立足“外有景观映衬、内有文化铺垫”,打造非遗传承工坊9处,开发文创产品40余项,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依托古村旅游、生态漂流、科普教育等,实现旅游收入7000余万元,带动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往日“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
共享共治,培植幸福“一方土”。群众的幸福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追求。抢抓精致城镇试点机遇,投资4.6亿元新建乡镇一流教育园区,高标准建设院线影院、新华书店等基础设施,补齐城市功能设施短板,先后实施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消防中队等建设项目,常态化开展区域篮球赛、全民歌手大赛活动,创新亲仁善邻的“一家仁”乡村物业,不断提升“靠前一步、更有温度”的管理服务成效,让片区“看起来是乡镇,住起来像城市”,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节节攀升,穷山僻壤变成了“幸福沃土”。
改善环境,栽好人居“一片林”。扎实开展全镇农村人居环境薄弱村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对片区薄弱村庄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动员村庄党员干部、公益岗、保洁员、社会群众等各方力量全力攻坚。投资121.7万元,铺设柏油路面3个村0.8万平方、完成5个村庄317个路灯灯座安装基础、补植各类绿化苗木2.3万余株、完成残垣断壁及荒芜庭院治理9处,铺设生活污水管道600余米、墙面粉刷及彩绘0.9万平方、飞线整治4个村11条街,片区村庄外增“颜值”、内练“气质”,生活更宜居、更有温度,实现了和美乡村“一时美”向“持续美”的转变。
文字报道:城前镇
责任编辑:薄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