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山东省双拥模范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宣读了山东省受命名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和《关于表彰全省双拥模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峄山镇荣获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双拥之花在“岱南奇观”之地绚烂绽放,成为新时代军民团结的鲜活样板。
党建引领,构建双拥“责任链”
峄山镇党委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建立国防教育、军地联席会议等6项制度,将双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硬指标”。2021年以来,累计召开双拥专题会议16次,解决军属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56件,形成“党委抓统筹、政府抓落实、部门抓协同”的工作闭环。
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刘运智,这位扎根一线的“老兵贴心人”,2021年入选“全省百名优秀服务标兵”,成为峄山镇双拥工作队伍的缩影。全镇打造出一支由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的双拥工作专班,让党旗在双拥一线高高飘扬。
阵地建设,织密双拥“服务网”
完善镇村服务体系。2024年投资50余万元升级300平方米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优化功能室配置,强化“一站式”服务大厅效能,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来访咨询992人次,办结率100%。推动33个行政村服务站全部通过“国家示范性”验收,构建“15分钟服务圈”,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拓展景区拥军阵地。依托峄山风景区客流量优势,2024年8月建成邹城市首家景区退役军人服务驿站,为全国现役、退役军人提供免费热水、急救药品、景区导览等12项贴心服务,累计惠及3000余人次,让“迷彩绿”在山水间感受到尊崇礼遇。
构建社会化拥军矩阵。投资40余万元打造1000米“双拥示范一条街”,设置文化墙、标识牌50余处;吸纳26家商超、药店等商户组建“荣军联盟”,推出专属优惠套餐,四年来提供优惠服务1830人次,减免费用3.2万元;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情系老兵・共话尊崇”活动15场次,捐赠物资价值5万元,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双拥矩阵。
精准服务,打造双拥“生态圈”
常态化帮扶济困。建立困难现役军人家庭、退役军人动态台账,联合民政、慈善总会等部门开展精准走访,四年来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属170余人次、优抚对象300余人次、困难退役军人家庭28户,为8名患病退役军人解决医疗费用4万元,为543名军属及退役军人投保“八一保”,为2户困难现役军人家庭办理低保。
靶向化就业扶持。峄山镇连续四年举办“军属专场招聘会”,组织15场次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在“替战士看爹娘”活动中,为3名军人子女协调入学,为12名军娃送上“关爱礼包”,让“后方无忧”成为前线将士的坚强后盾。
制度化提升荣誉感。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机制,为1258名现役、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办理优待证1230张。在新兵入伍、退役返乡季举办庄重迎送仪式,2021年以来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26户,赠送物资价值5万元;为46户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183万元,为35名立功军属发放慰问金7万元。全镇张贴军人优先标识356张,银行、通讯企业设立优先窗口16个,让军人军属尽享尊崇礼遇。
文化浸润,厚植双拥“基因库”
多维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广播、报刊、网络等平台开展双拥宣传,近年来在《中国国防报》《中国退役军人》等媒体刊发稿件54篇。在“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等节点,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6场次、“缅怀英烈”红色宣讲5场次,5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接受军训。
榜样力量激励参军。挖掘“模范退役军人”“十佳兵妈妈”等先进个人6名,宣传王迎春、刘硕、刘现亚等优秀青年参军事迹,2021年以来吸引42名青年入伍,大学生比例达95%,为国防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军创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退役军人展现强大力量。丁岭村付庆江与金张庄村张允虎两位“兵支书”突破地域限制,创新“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带动20余户现役及退役军人家属增收,事迹获《中国退役军人》、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兵支书”姜豪扎根基层32年,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被《解放军报》誉为“乡村振兴孺子牛”。此外,齐高民、卢兴利等退役军人创业先锋创立诺阳机电、正强新型建材等军创企业,成为乡村振兴标杆,激发更多退役军人投身地方建设。
峄山脚下的拥军热潮,既是对千年古镇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诠释。面对新征程,峄山镇将持续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服务让双拥之花在峄山脚下常开常盛,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峄山模式”。
文字报道:峄山镇
责任编辑:薄登峰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北宿镇:多维发力推动区域经济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