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群燕子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它们飞过崇山峻岭、无边的沙漠和辽阔的海洋,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九千九百九十九万公里,终于到达了栖息地。那里水草茂盛,昆虫众多,正是燕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地。然而过了不久,燕子们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许多燕子在这里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种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富贵病”!
说起“富贵病”,也许这不仅仅是燕子的专利,我们现代人也很常见。诸如肥胖症、脂肪肝、“三高症”,还有什么空调病、电脑病、手机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实,燕子们也好,我们人类也罢,其病因都是一样的,就是生活太安逸了。在远古时代,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与野兽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自然没有这么多的“富贵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菜篮子越来越丰富,餐桌上天天都有鸡鸭鱼肉,营养过剩,“富贵病”发生率还能不越来越高?
好在我们身体上的“富贵病”,不难医治,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另外一种“富贵病”,它发生在我们精神上,在不知不觉中麻痹我们的神经,消磨我们的斗志,使我们没有危机感,丧失“忧患意识”。
何谓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是源发于人内心的一种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直接表现为坚强不屈地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忧患意识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在舒适工作和悠闲生活中的人们最容易缺乏的就是忧患意识。“青蛙效应”的实验很值得我们深思。把一只青蛙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这个实验不难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也可以说,青蛙只所以死掉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得了精神上的“富贵病”。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生物界,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翻开历史的画卷,这样的事例还少吗?司马迁在蒙受宫刑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成一代霸主……都是忧患使他们发愤、催其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在困厄中,只有始终不忘记忧患,发奋图强,才做出惊人的业绩。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可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却看到名门望族走马灯般地替换,家运五代不衰,便成为人们治家有方的美谈。满清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骁勇剽悍的,但成了统治阶层后,不过几代,八旗子弟就沉醉于安乐享受之中,等待着的就是清朝灭亡的来临。历史的经验教训实在值得借鉴。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同志优哉游哉,工作没有压力感,没有危机感,要取得成就真是天方夜谭。可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人、一个单位取得成功后,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历史是一面明镜,警示我们忧患意识不可缺;现实是一种挑战,告知我们忧患意识须加强。我们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时刻不忘肩负的使命,时刻不忘党的原则,时刻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才能不被历史淘汰,才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作者:冯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