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不止一次站在家乡的山岗上,向祖国版图的东北方向眺望,眺望千里之外长白山巅那一池天水;我曾不止一次在画里、在书里、在荧屏里见过她,那沉静的水面,那灰褐色的山岩,那飘渺的雾霭,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淡黑轻岚,丝丝缕缕,让我沉醉。在心里,在梦里,抑或在我的情感深处,天池就像发髻间插了一朵金达莱抑或是杜鹃花的女子,美丽而神秘。
我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时近仲秋,乘车奔驰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蓝天高远,一碧如洗,群山逶迤,层林尽染。疾驰的商务轿车如在画中游,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北国山水,别样的美丽风光,让我禁不住从心里惊叹,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车行至长白山景区,一幅五彩纷呈的油彩画卷豁然打开,映入眼帘的是婷婷玉立的白桦树、婀娜多姿的美人松、红色似火的枫叶林。它们一棵棵、一排排、一片片,像整齐、威严的仪仗队,迎接我这个踏寻“神秘之旅”的异乡人。
“这里真的是一方神山圣水!”导游是个走出校门不久的小姑娘,她介绍说,长白山是耸立在我国东北大平原上的一顶皇冠,自古以来,长白山仅山名就有过多次变化。远在先秦时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朝称太白山,辽金开始称长白山。金、清王朝为强化他们的封建统治,把长白山作为满族的发源地,视之为圣岳神山,万山之祖,清代以来更是广泛流传着仙女到长白山仙湖沐浴,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的神奇传说。康熙皇帝为了证明华夏一统、五族一家,派人对长白山作翔实调查考证。他认为:“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为了感谢长白山的恩泽,康熙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封禅长白山,拉开了清王朝对长白山长达200余年祭祀活动的序幕。
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令我陷入了沉思:一脉关东乔岳,历经沧海桑田,笑看日月轮回;面对朝代更迭,兀自宠辱不惊。它凝聚天地之灵气,吸纳日月之精华,才形成了东北大地丰厚的土壤以及莽莽苍苍的林海……
“刚才,我把长白山比喻为东北大地上的皇冠,接下来我们要看的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天池。”导游清脆悦耳的嗓音和车辆剧烈的摇摆颠簸把我从沉思中惊醒。细看脚下的路,却是九曲连环,陡峭惊险;抬望眼,天边峰峦叠嶂,气象万千;环顾四周,起起伏伏的山坡和森林,一层一层,随着高度的变化,形成明显奇特的景观,鬼斧神功的大自然根据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安排得井然有序,自下而上可见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苔原四种不同的景观带;向上看,云雾迷蒙,天池隐没在仙境里。
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略呈椭圆形,形如莲叶初露水面。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关于天池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长白山上有一个作恶多端的火魔,它经常喷火吐烟,整个长白山烈焰蔽日,草木枯焦,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火魔,怀抱冰块钻入其肚,熄灭了熊熊大火,随后,杜鹃花姑娘在山顶化成了一片湖泊。
不曾想天池竟然是美丽的杜鹃花姑娘的化身,无怪乎冥冥中我把她想象成发髻间插了一朵杜鹃花的女子。这种离奇的巧合,更增添了天池的神秘。
走下盘山车,信步踏上通往天池的石阶,这一千多个用石头垒砌成的阶梯,俨然天路,一步步、一级级,蜿蜒,陡峭,隐入云端。拾阶而上,身边云雾升腾,如入仙境,我突然有了朝圣般的感觉。
“天池自古就是神秘的梦幻之地。”忠于职守的小导游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她不无动情地说:“有人陶醉于她迷人的景色,有人痴迷于她美丽的传说,有人热衷于水中的怪兽……;可是,天池时常把自己隐秘于白雪、云霭中,很难看到她的芳容。”
终于踏上了观景台,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天池。完全是梦里的模样,完全是画中的风景。她安静地坐卧在群峰的怀抱里,安静得像坐守闺阁、“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少女,安静得让人心碎,让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天池四周环绕着火山岩和火山灰累积而成的奇形怪状的山峰,黑黑的山石,褐色的沙岩,灰褐色是这里的主基调,这种单一的颜色强烈震撼着人的心扉。天上云雾缭绕,像一块巨大的帷幕将整个湖面覆盖,湖面变成了黛青色,像磨砺过的玉石,平静,光滑,泛着青光,轻轻用手抚摸,指尖似乎濡染了浓浓淡淡的玉石的粉末,吹一口,天池立时会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
我想走下观景台,走到岸边,掬一捧湖水,又怕划破了这里的宁静;我想抓一把土壤,放到我室内的花盆里,又怕它抵御不了外面的污秽和伤害。
天池,神秘的杜鹃花姑娘,轻轻的我走了,面对袅娆的云雾,我挥一挥衣袖……
作者:张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