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葛炉山游记
2014年06月30日 

葛炉山离邹城市区很近,十五分钟车程不到,邹东深呼吸,大束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再次来到葛炉山观光。这一次,是携女儿同来,让她从繁重的课业中暂时解脱,走进大束山区,呼吸新鲜空气,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山畔枣树开花了。几粒小米头碰头拢堆一样的枣花,浅浅的黄嫩,一嘟嘟一串串,在闪着绿光的肥厚叶丛间,并不多显眼,但我仍能从空气中,敏感地捕捉到哪一缕风夹杂着枣花的清香。一垅垅覆着白色地膜的花生,犹如山坡间一绺绺清凌凌的水涧,涧间栽植着米把高的桃树,想必明年初春,这儿会漫山遍野桃花盛开,掀起别一番“葛山红雨”。田间头戴斗笠的老农,古铜色的脊背汗渍油光,似汪洋中突兀挺立的一块礁石,攥着锄把的身形,又象是散荡着桨橹的一条帆船。山下山腰绵延8000 米的枣林,偌大的山岭间,几个老人和妇女,音符般地点缀在大地上。

小时侯,曾听过“葛洪养生”的典故,相传葛洪炼丹就在此山,人们想象炼丹必有炉,故叫葛炉山,山名既形象又贴切。葛炉山分南北两座山峰,简称叫南葛山和北葛山。北葛山上有北周大象时期摩崖刻经,由于长年的风化残毁,现仅有292字可辨认,经历代金石学家考证,认为笔法出自僧安道壹之手。刻经笔道浑劲,简练而有张力,为书法界不可多得之珍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还修有华佗庙,每逢大年初一,信者如众,祭者如潮。葛炉山不高,海拔仅273.4米,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么一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山,如今已引得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宽阔的道路两旁,山坡崖谷间,开满了各色野花。地黄是毛茸茸的紫喇叭花儿;景芝是素素的小白花;掐不齐是繁星一样的蓝色碎花;蒺蓠是黄色的小花……汽车在岭间穿梭,柏、槐、松、桧、花椒、桑椹、枣树等一闪而过,间或有一只山鸡从丛林中窜出。前方不远处,一位农妪坐在路边歇憩,我下意识摁了一声喇叭,老妪立刻又往路边挪了挪,车辆经过的瞬间,我看到了老妪慈祥和近乎谦恭的表情,山村人的朴素实诚尽写在脸上。

十分钟不到,我们便登上了南葛山顶。山顶建有一盘龙柱石亭,亭名“抱朴”,为纪念葛洪名“抱朴子”之意。与之相呼应,北葛山顶也建有一亭名“守正”,抱朴守正,意指对民风纯朴的坚守。山上的石头多为花岗岩石质,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有的似蛇头,有的似犬吠,突兀奇立,美不胜收。亭南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俯视山下,大地就象一个七彩调色板,黄色的是麦浪,白色的是覆膜花生,黑绿色的是松林,青红相间的是村庄……阵阵松涛吹过,心中世俗的郁积也会一扫而光,深吸一口气,感到无比轻松。

有山若此,夫复何求?

 

作者:聂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