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外宣网 今天是
文化邹城
文艺
祈福凤凰山
2015年02月28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论是史料记载还是传说,邹城凤凰山与凤凰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在人们心中,这座山愈发成了一个灵山、神山。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另外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东方君子国在哪里?就在邹鲁圣地,孟子故里。《山海经·海外东经》言“君子国……其民好让不争”,《庄子·天下篇》说:“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书礼乐、德义仁信就是这方土地上生长出的“梧桐树”,最终引出凤凰神鸟,成就凤凰灵山。

凤凰山山巅两侧的次峰呈双翼状,形若凤凰展翅;主峰为凤凰顶,最高峰海拔648.8米,是鲁西南第一高峰。在周围村民的辈辈相传中,它还是一座凤凰化成的山。据说很久以前,凤凰山一带接连几个月不下雨,庄稼眼看就要枯死,人们都准备背井离乡去逃荒。就在这时,凤凰山下小彦村的一个老婆婆做了个梦,梦中她被一只凤凰驮到了东海,恳请东海龙王开恩救救这儿的百姓。龙王看着可怜兮兮的老婆婆,就答应了三天后送雨。凤凰又一歇未歇将老婆婆驮上背往回飞,刚到家,凤凰便因长途奔波累死在山头。三天之后果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挽救了庄稼和百姓的性命。正当老婆婆带领大家行大礼之时,天空中映出一只凤凰,继而出现了凤凰形状的一座山。从此,每逢天旱便到山前祈雨,几乎无有不灵。

腊月二十三,在威海打工的任显光带着五岁的儿子回到凤凰山下的老家大彦村,随后专程到唐代石窟大佛造像前叩拜祈福。此时的凤凰山,山瘦了,树瘦了,草枯了,满目不见丰美鲜嫩的颜色。可在任显光眼中是那么美好,那么温暖,那么让他内心安宁。他细细地凝望着大佛悲悯含笑的面容,恍若梦中相见般———在外地打工的日子,每每碰到挫折困苦,首先闪现于他脑海的,竟是这尊佛像。据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碑刻拓本载:此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像高4.2米,是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珍品。1300多年的时光,对佛像而言或许只是弹指一挥拈花一笑,可却承载寄托了不知多少人的精神信仰,引导了不知多少人的人生,让多少人生发了砥砺前行的力量。他们都在大佛跟前许下了深藏于内心的愿望,集聚于此的信仰让凤凰山更加高大雄伟起来。任显光在威海安了家,买了房,儿子上了威海市的幼儿园,他现在和儿子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可他依然每年带家人回到凤凰山,回到记录着他童年身影的地方。在他心中,凤凰山是港湾和驿站,他能在这里自由地呼吸休憩,充电加油,然后继续下面的路程。

祈,求福也。福,佑也。这是《说文》里的解释。小年这一天,任洪章在他的凤凰山驿站里,由母亲带领着,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辞灶仪式:锅灶前摆着柿饼、点心等供品,地上放着纸钱和用箔叠的元宝。将香与元宝等点着、又倒出“奠酒”横着洒一道后,他们虔诚跪拜磕头,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阖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此时院中挤满了前来游览、祈福的游客,大家争着包水饺,品尝用柿饼和着地瓜面做成的煎饼,将热腾腾的窝窝忙不迭地放进嘴里。凤凰山驿站是任洪章租来的房子建成,刚开始他卖过面条,有时候几天才卖一碗。可他不浮躁,没有质疑自己的决定,也没有退缩和放弃,他认为,只要凤凰山在这里,只要凤凰山有吸引力,那么他的驿站就一定能红火起来。果然,坚持半年后,通往山下的路拓宽了,公交线路一直延伸到这里,到凤凰山来玩的客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自然而然地好了。任洪章说,受凤凰山的庇佑与供给,村民们可以卖土特产,可以办农家乐,可以开超市,收入高了,家庭富裕了,幸福感也增强了。

幸福安康是常用的祝福语。我们为家人朋友祈福时, 最先涌出心间的似乎也是这两个看似平淡平常的词语。可若仔细砸摸,却感觉如同一幅好画,里面有青绿山水,有白墙黑瓦,有炊烟袅袅,有茂林中传来的欢笑,有怡然自得从容而行的长者,有自信进取的年轻面孔……这就是凤凰山给予祈福者关于福的注解。

 

作者: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