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邹城总队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选派办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民”工作理念,通过建立“三个三”工作模式,即创新三项机制、搭建三个平台、做到三个注重,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构建起上下联动、资源集成、服务集中、项目带动的工作新格局。
一、创新三项机制,凝聚党建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定期督导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实行工作组长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强对各工作组的服务管理、督导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二是实施蹲点调研机制。紧紧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基层党的建设、强村富民产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走村串户、直奔主题,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准查实问题根源,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三是探索典型引路机制。开展“三学三查三整改”活动,查摆问题、立行立改,以规范促提升,以服务促管理。太平镇太四村工作组建立“党群夜议会”制度,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每周召开一次夜议会,集体商议村里各项工作,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形成村庄共治的良好局面,典型做法被《组织人事报》、《山东三农新闻联播》等媒体刊播。
二、搭建三个平台,放大帮扶资源作用。一是搭建市镇两级统筹平台。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市信访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班等部门单位沟通交流,充分交换意见建议,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和帮扶力量。在有工作组的镇街召开工作组长例会,与镇(街)党(工)委密切联系、加深交流合作、促进工作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搭建对上对外协调平台。通过济宁总联络员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联合“学习强国”,开展学习有爱助力乡村振兴暨“莓”好时光邹城市草莓采撷季活动,广泛宣传邹城总队产业振兴典型经验,受到人民网、光明网、经济日报客户端等14家国家、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引起较好社会反响。三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联系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推介峄山镇“龙抬头”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将现代农业农事展示与民俗文化展演相结合,突出展现“富农兴农、农技推广、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主题,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借鉴经验做法。
三、做到三个注重,积蓄镇村发展动能。一是注重提升项目实效。通过镇级统筹、强化督导、项目预审等方式,确保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结合峄山镇实际,整合东参沟村和崔桥村两个村的帮扶资金,用于民营经济创业平台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崔桥村、东参沟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15万元。立足香城镇高效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整合香城镇连青山村、詹邱村的帮扶资金,入股高附加值葡萄阳光玫瑰种植项目,建成后预计每亩纯收入8000-10000元,每年可为两个村增收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目前,与邹城市下派办联合开展帮扶项目预审计,提前对我市帮扶项目档案材料进行审计指导,帮助各工作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帮扶项目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注重做强优势产业。太平镇太平三村、太平四村依托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探索采取“整片推进”模式,与山东泰马菌业签订帮扶协议,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投资金额8%的收益,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后唐村依托唐村镇循环经济产业优势,推动帮扶村与驻地企业“攀亲结对”,与鲁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经营合同,企业每年返还本金10%的红利。三是注重打造亮点品牌。中心店镇富东新村种植草莓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拥有840个草莓大棚。为助推做大优势产业,工作队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反复分析研判,决定利用200万元帮扶资金,注资本村集体企业“邹城市福美来林果科研推广有限公司”,引导采取“按揭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草莓种植产业,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文字报道:赵海燕
责任编辑:聂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