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文】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邹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邹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对我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延亭先生,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党组成员、生态环境事务中心主任相启光先生,市科技局四级主任科员林丽女士,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姚建先生,一起来对该文件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延亭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王延亭】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发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就《邹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山东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2022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先行区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十项重点任务,将先行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各项工作的总抓手。2023年4月,济宁市制定印发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突出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奋力推动“十个发展新突破”,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济宁市有关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改局会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编制《邹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编制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三个导向:一是深入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在文件制定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22〕18号文件以及省、济宁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要点,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先行示范重大使命,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全面贯彻市委第十五届委员会二次全会、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立足邹城发展战略布局,紧密结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力实施的一系列重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统筹做好谋划。三是紧密结合邹城发展实际。综合考虑邹城市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导向,立足邹城实际、突出邹城特色,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我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初稿形成后,我们又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多次分析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后,并分别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进行研究审议,并根据会议精神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邹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文稿。
《三年行动计划》共分11个部分、116条行动举措。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及任务目标。重点聚焦县域高质量发展高地、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生态宜居幸福城、文化“两创”示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五个发展定位,提出到2025年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性阶段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实现“区域发展当龙头、全省县域创一流、全国百强进位次”的目标。
第二至十部分是具体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力构建多维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到2025年,万人高价值专利数量达到7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围绕这个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8条具体措施。二是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聚焦省“十强”产业和济宁市“231”产业集群,依托邹城产业基础,深耕细作“1+5”优势主导产业链条,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左右。围绕这个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8条行动举措。三是强力突破扩大内需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全面落实上级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部署,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42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围绕这个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7条行动举措。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邹城。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6.7%。围绕这个目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16条行动举措。五是创新推动文化“两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升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新风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首善之区,打造思想高地、文明高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地。围绕这个目标,从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13条行动举措。六是突出统筹融合协调互动,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高水平建设精致城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一体化城乡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努力实现县域均衡发展。围绕这个目标,从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9条行动举措。七是聚力用好“关键一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改革提效率、增活力、优环境、促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市。围绕这个目标,从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13条行动举措。八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打造全省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探索共同富裕邹城路径。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8左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围绕这个目标,从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14条行动举措。九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邹城。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风险,加快建设“平安邹城”,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塑造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环境。围绕这个目标,从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8条行动举措。
第十一部分是保障措施。重点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高规格推进机制、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监测评估督导、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方面,提出5条保障措施,来凝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杨思文】感谢王局长的介绍。下面进行现场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媒体名称,谢谢。
【大众网】各位领导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请问邹城市科技局在构建多维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中心,推动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林主任回答。
【林丽】好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重点构建一流生态,培育两类企业,抓好三大要素,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一是构建一流生态,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我们将强化《邹城市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引导,全面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研发后补助、研发准备金、研发风险分担等措施,建立创新导向企业评价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型项目。鼓励骨干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中试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打造产业协作配套、技术协同创新、要素资源共享的融通创新生态。完善“成果贷”风险补偿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培育两类企业,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我们将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梯次方阵,量质并举壮大创新企业主体。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每年推动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达到200家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建有率提升至80%。
三是抓好三大要素,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狠抓“人才、平台、项目”三大科技要素,打造科创高地,助推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我们将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行动,延揽高层次人才团队到我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高质量做好国家重点人才、泰山人才、济宁市级人才申报工作。到2025年,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5人左右。平台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将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导泰山玻纤等龙头企业争创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省农科院(邹城)食药用菌产研院等重点平台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备案,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到2025年,力争建成2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双创共同体5个,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10家。项目是创新之源,我们将加快突破“十强产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支持荣信集团、奔腾漆业等企业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创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综合性区域试点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济宁日报】各位领导好,我是济宁日报的记者。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未来一段时期,邹城市在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姚主任回答。
【姚建】近年来,邹城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聚力做强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强化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加快建设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站排头、当示范、作表率。
一、壮大“1+5”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革新,重点推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扩能倍增,着力打造“双千亿”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持续壮大装备制造产业,聚力做强精密铸造,重点建设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区、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中心机电产业园等六个百亿板块。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泰山玻纤和太阳宏河纸业为核心打造5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鲁抗医药为龙头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把机器人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并以珞石科技、天河科技、达野智能为龙头,重点打造轻量工业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三条产业链。同时,邹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蓝海,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强京东、颐高、万声三大平台,实施京东文旅结算中心、万声二期等项目,五年内数字经济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二、打造“领航型+专精特新”强企方阵,着力形成畅通的供应链。一是全力做强龙头,推动企业向百亿强企攀登。围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手续、用工、退税等问题,由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招引、审批、土地、金融、人才、税费、司法、公共资源、监管服务、行业协会10个保障链条,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施骨干企业攀高计划,逐个企业制定扩能倍增方案,梳理近三年新上重点项目清单,推动企业一年一个台阶、加快向上攀登。二是实施百亿技改,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实施“双20”企业攀升工程。深入开展技改提级行动,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实施总投资132亿元的118个技改项目,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步伐。三是坚持招大引强,做好增量培育这篇文章。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集聚生产要素、完善供应链条的重要抓手。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外溢、领军型企业二次创业等机遇,设立5亿元的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京、沪、深、汉、渝、泰”6支招商小分队,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民企,敲名门、招大商,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
三、深化创新型县市建设,着力打造强大的创新链。认真落实省委“十大创新”部署,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作用,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优化人才生态,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回路”,以科技创新塑造工业经济新动能新优势。建设省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和济宁合成生物技术产业聚合平台,依托中科院、省产研院、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完善企业技术需求,组织100家科技型企业与100所高校院所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在邹城设立实体化运作平台,每年实施产学研项目50个以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创新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机制,发挥5个双招双引工作站作用,依托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省级农高区等平台,打造3个人才集聚节点。创新“政府给政策、专家进企业”人才供给模式,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等10所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副总”定向选派机制,专家教授在企业挂职副总经理,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等。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邹鲁融媒】各位领导好,我是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请问,邹城市在生态环境领域将采取哪些措施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相主任回答。
【相启光】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安排,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任务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推动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保力量。下步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坚持综合施策,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多措并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烟花爆竹禁放禁燃区,通过明确范围、网格监管等措施,实现大气污染精准管控。加快补齐 VOCs 治理短板,积极推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强化VOCs源头管控和错时作业,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移动源路查路检、抽查抽检,扎实推进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和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动态清零。全力做好企业绩效分级管理,统筹推进“双碳”工作,高标准完成刚领水泥、荣信集团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抓好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确保完成济宁市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二是坚持系统治水,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与微山县政府签订了白马河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相邻6个县市区签订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议,完善上下游水质联防共治机制,共同防治边界地区水环境污染。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大力开展汛前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和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除隐患、治未病,补短板、固弱项。继续实施《邹城市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南四湖治理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工湿地配套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确保我市河流水质不断改善。
三是坚持源头防控,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以“一住两公”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把建设用地准入关,督促指导纳入济宁市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的10家企业开展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同时将全市6家关闭搬迁企业腾退地块列入重点监管清单,确保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依托“互联网+”,将涉废单位纳入省、济宁市危险废物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废物从“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在线监管。印发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工作方案,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全面排查固废、危废问题,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全市环境安全水平。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三线一单”等相关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把好环评准入关。围绕87家攀登企业和114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企业联络员制度,创新实施同类项目“打捆”审批,实现审批时间再缩短、环评费用再压减。指导帮扶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确保年底前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积极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强化环保政策法规宣传,主动助企纾困解难,护航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杨思文】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和媒体记者的关心关注,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还有需要深入采访的媒体,可以在会后联系市发改局,联系电话:5370677。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