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文】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邹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振龙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志强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鹏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有请徐振龙局长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徐振龙】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去年以来,邹城市深入贯彻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集中精力抓产业集聚、抓项目建设、抓强企培育、抓数字赋能,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总量规模持续攀升。坚持旬调度、月分析,精准监测工业企业产值、营收、用电量等重要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异常问题,“一企一策”助力企业扭亏减亏,推动经济稳中有进。2024年,全市新增纳统规上工业企业26家,总数达到25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08.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866.9亿元,实现利润177.6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1.1亿元,全口径工业税收59.6亿元。
二是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深入开展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围绕“1+5”主导产业集群,持续完善13条细分产业链图谱,加速创建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产业”,打造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鲁抗医药基地、泰山玻纤产业基地、中心机电产业园六大“百亿板块”。2024年,我市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分别达到467.8亿元、116.8亿元、137.4亿元、44.1亿元。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化工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化包保、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截至目前,2024年度的108个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全部正常推进,完成投资212.5亿元,其中36个项目纳入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23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数量均居济宁市第一位。新能源船舶基地项目、山东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一期、泰玻8万吨无碱玻纤、恒信50万吨乙醇、天河科技矿山重型施工机器人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四是强企方阵不断壮大。充分发挥“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全面摸排企业问题诉求,对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等卡点堵点问题,“一对一”帮扶提升、全流程帮办代办,“一企一策”助企攀登进阶。2024年,奔腾漆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艾坦姆流体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兖矿轻合金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鲁西发电厂获得省首季开门红奖励,36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五是两化融合成效显著。2024年共实施6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成功争创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机器人产业园入选省试点园区;推动73家企业入选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2家企业入选DCMM贯标试点企业,总量达到24家;2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全年完成5G基站建设222处,累计完成2100处。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杨思文】谢谢,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谢谢。
【济宁日报】各位领导好,我是济宁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过去的一年工信局在培育壮大工业企业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林志强局长回答。
【林志强】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邹城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优质工业企业,坚持以建设重大项目、打造专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实施骨干企业攀高工程,培育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聚焦政策支撑、科技赋能、土地保障,全面助企纾难解困,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结合政策宣讲、运行调查,开展干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找清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面临的堵点卡点,动态调整问题清单,全盘理清企业的问题诉求。统筹发改、国土、人社等部门,联合研判、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将服务延伸到项目评审、手续办理、研发投入、上市辅导等各个环节,对恒信50万吨乙醇、针状焦二期、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指导服务。对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事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现场督办,推动问题办结到位。去年以来,开展产业链专项分析会13次,谋划产业链适配项目27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68项,解决用地需求1500亩,协调融资38.6亿元,解决用工2500余人。
二是强化政策宣贯。我们充分发挥惠企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全力做好宣传、争取及落实工作,推动企业最大化地享受政策红利。我们组织召开省政策清单解读、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等一系列的政策宣传、培训会议10余场次,编制发放《惠企政策解读汇编》300余册,确保精准对接。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信息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惠企政策的宣贯,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构建优良营商环境。
三是积极对上争取。做好中央、省及市级政策资金的申报工作,强化对上沟通联系,确保上级政策最先了解、项目信息充分掌握、申报材料及时提交,力争享受政策最优化、获得资金最大化。2024年,先后争取省级以上无偿资金5812万元,争取省级以上政策46个,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天河科技、珞石科技、奔腾漆业分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银铜奖,奖牌数量居济宁市第一位;鲁西发电厂获得省首季开门红奖励。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邹城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创新创优、引导入园发展、扩大对外合作等方面予以扶持,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大家!
【邹城电视台】各位领导好,我是邹城电视台的记者。刚才的介绍中提到,近些年我市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请问,下一步邹城市工信局将采取哪些举措来进一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呢?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邵局长回答。
【邵鹏】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全力培育高端化工、装备制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六个百亿板块,形成了数字经济和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协同发展的“1+5”产业格局。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倍增、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生态”。
一是巩固壮大主导产业。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恒信集团、国宏化工等企业,加快实施超高功率石墨电极、150万吨醇氨一体化等“上下游”项目,积极推进胜华国宏二甲基亚砜、启阳新材料医药化工等“左右岸”项目,加快形成“一超多强”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化工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精细化工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加速推进支架智能电液控系统、智能输送机及配件、智能洗选设备等9个项目满产达产,充分发挥混改机制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矿用装备生产基地。依托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在现有高端流体控制阀、精密铸造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能,引入球阀、蝶阀等项目,实现高端阀门产品全覆盖。依托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探索发展纯电力、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产业,充分发挥内河水运投资少、成本低、运能大、占地省等优势,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力争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140亿元。
二是强力突破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围绕泰山玻纤产业基地,推动正方高性能玻纤复合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鑫曦源80万吨玻纤原料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收突破1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以鲁抗医药为龙头,依托合成生物聚合平台、高精新医药孵化园,加快推进鲁抗反式乌头酸、南京诺云生物合成生物先导项目、众嘉泓扬生物肝素钠提取及生物制品生产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收突破70亿元。
三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机器人产业,依托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珞石、天河、达野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天河矿山重型机器人、珞石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强工业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三个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力争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突破4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以京东、颐高为龙头,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聚力招引数字经济技术服务企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加速实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努力推动两化融合。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杨思文】谢谢,请继续提问。
【新邹城】各位领导好,我是新邹城网站的工作人员。请问,下一步邹城市工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助力我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呢?
【杨思文】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徐局长回答。
【徐振龙】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2025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持续聚焦两大千亿产业、六大百亿板块,全力以赴抓项目、育强企、聚集群、稳运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三年倍增,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一是加力提速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发挥“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优势,持续完善2025年度127个百项重点工业项目清单化管理举措,特别是围绕制约项目开工的土地、环评、规划等难点堵点,联合各服务部门强力攻坚、聚力突破,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提前开工。推动燕京年产100万吨啤酒、鲁抗生物农药基地、永晟福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加速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二期、恒信50万吨乙醇、新能船舶制造基地、泰玻8万吨无碱玻纤细纱等57个新投产项目达产满产,推动恒信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珞石产业园二期、龙实6.3万吨乳化油等40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为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夯实基础。
二是持续聚焦强企培育,推动优质企业升规纳统。健全梯次培育机制,建立100家以上“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跟踪培育,做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纳统一个。聚焦每月提报窗口期,精准指导企业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确保颗粒归仓,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总数突破300家。聚力实施“百企培育”工程,健全企业问题诉求化解机制,坚持“解决一个、销号一个”,推动118家重点企业攀登进阶。深入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企业在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年内新培育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
三是强化运行监测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集聚跃升。紧盯47家“双80”企业产值、营收等重要指标,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细致摸排增长点,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年规上工业营收突破1100亿元。强力推进恒信150万吨醇氨、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二期、农保产业园等延链补链项目,持续壮大13条重点产业链,力争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收分别突破500亿元、140亿元、160亿元。聚焦国务院一揽子增量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济宁“开门红”政策激励等一系列战略机遇,系统分析、深入谋划,找准向上争取的切入点,力争我市更多的企业项目纳入上级扶持盘子。
四是深度推进数实融合,推动企业向高向新向绿。深入实施“智改数转”工程,持续抓好企业需求摸底、服务队伍建设、要素供需对接、重点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60家以上的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企业建立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大推进5G建设进程,进一步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引数字经济技术服务企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建设兖矿能源鲁西数据中心、星马数字智能化工厂,推动全市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高端化提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杨思文】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和媒体记者的关心关注,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有深入采访的媒体可以在会后联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是:5213681。今天的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