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庄镇紧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主线,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创新打造“青春掌印”青年服务品牌,通过“创业红”“志愿青”“活力金”三色融合,推动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深度共振,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业红”,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张庄镇以魏庄村青年创业基地为核心,探索“党支部+团支部+合作社”双向培育模式,构建青年创业全链条服务。通过青创服务站“送贷上门”,累计发放“乡村好青年贷”543万元,扶持孔清华等返乡青年建成香椿、小番茄大棚32个,年增收超200万元。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控温技术,打造“张小椿”等特色品牌,产品远销京沪,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基地吸引9名青年返乡,带动50余人就业,形成“一人创业、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志愿青”,扛起社会治理“青春旗”
组建“张显青春”青年突击队,200余名青年投身急难险重一线。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中冲锋在前,累计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宣讲等活动30余场;聚焦“一老一小”,深化“童向未来”困境儿童关爱品牌,建成“希望小屋”8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七彩假期”公益课堂,惠及儿童120人次;联合未保站常态化走访留守老人,中秋、重阳慰问覆盖30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用行动诠释责任,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
“活力金”,打造青年发展“强磁场”
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创新“理响青春”宣讲品牌,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团课、英烈故事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覆盖青年1500人次。举办“秀美张庄·青春高歌”音乐会、樱桃赏花季、甘薯文化节等特色活动,通过直播带货、文创市集推广农产品,吸引32名大学生返乡助力。建立“在外青年联络站”,召开“家燕归巢”座谈会,招引15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推动甘薯产业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人才回流”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
文字报道:孙茂伦 武文浩
责任编辑:薄登峰